广州年产建筑垃圾3000万立方米 基本实现产消平衡
广州市去年成为了全国35个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之一,市场前景如何,面对这种情况,应如何探索实施?
8月6日,广州市首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前沿技术论坛在增城举行。政府、学界、行业协会、资深产业人士云集于此次盛会,展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前沿技术,研讨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趋势,为广州进一步深化建筑垃圾智力试点工作建言献策。
该论坛由广州市城管局指导,广州城市矿产协会、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协会联合主办,广州鼎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、广东隽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。
广州城市矿产协会秘书长王志红表示:“广州市去年成为了全国35个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之一,市场前景如何,应如何探索实施?面对这种情况,亟需搭建一个平台去发出这些声音,明辨方向,呈现技术,展现广州建筑垃圾智力的工作姿态,并对未来成果做出一定的预期。”
广州建筑垃圾基本实现排放与消纳平衡
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,建筑垃圾大量产生,私拉乱倒、挤占道路、侵占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。与此同时,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探索步伐在不断加快。
2018年3月23日,住建部发布《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在北京、上海、西安等35个城市展开。
市城市矿产协会介绍,据统计,广州各类工程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年均约3000万立方米,主要分为基坑下挖余泥、房屋拆卸渣土和居民装饰装修垃圾等三大类,其中基坑下挖余泥约2600万立方米、房屋拆卸渣土约350万立方米、居民装饰装修垃圾约50万立方米。
与之相对应的建筑垃圾处理链条,包括合法建筑垃圾运输企业85家,车辆4096台;大型建筑垃圾消纳场37个,总消纳容量近5000万立方米;建筑垃圾水运中转临时装卸点2座,年均转运能力500万立方米。新确定10个水运中转临时装卸点选址,建成后年均转运能力将达3000万立方米;移动式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生产线17条,固定式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企业11家,年均处理能力共3300万吨。
自2018年7月份正式开展试点工作以来,全市共办理新增建筑垃圾排放许可270宗,新增排放量4924万立方米;办理新增建筑垃圾消纳许可21宗,新增消纳量2379万立方米;办理建筑垃圾陆路运输许可53宗,检验车辆6300台次;办理建筑垃圾水路运输企业处置许可9宗,船舶处置许可24个。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525宗次,检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15647台次、限期整改1509宗、行政处罚2336宗、处罚金额1092万元、扣押车辆503台(次)。全市建筑垃圾基本实现排放与消纳平衡。
利用技术手段冲破建筑垃圾资源化困境
王志红告诉南都记者,目前建筑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处理厂较少,其所需场地规模大,动辄上百亩,建设用地问题难以解决。“除此之外,也要推广(处理后)产品的使用。”王志红补充道。
论坛上,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殷素红做了主题为《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规范的编制研究》讲话。
她表示介绍,自2012年以来,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年均排放量不断增加,而消纳场总消纳量有限,目前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12.5%,循环利用技术相对滞后。
她认为,要提高广州市的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,必须要对这个工作进行一个规范的编制,规范建筑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,填补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现行标准的空白,建设低碳化、生态化的广州。
讲话中,殷素红教授介绍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规范,该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有规范的范围、规范性引用文件、术语和定义、建设要求、生产工艺与技术装备、环保与节能要求、技术安全等十一个方面。
湖南大学教授皇靓在《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展望》的分享中提到,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》中明确提出,加快建设城市建筑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,规范发展再制造。
但是,我国的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的落实参差不齐,大部分的城市对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%,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经验不足,像德国、荷兰、捷克等欧洲国家,都有自己的建筑垃圾分类技术。
例如,在德国,只要有建筑垃圾产生,就必须按照分类堆放、收集。按木材、金属、废砖(混凝土)、土、塑料制品等分别对方在收集箱内,这种源头精细化分类收集技术也使德国的建筑垃圾回收率在90%以上。荷兰是世界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国家,其秘诀在于其自行研发的建筑垃圾分选设备,设备的单线处理能力可达每小时45-75吨。
来源:环球破碎机网